12月8日,我校与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、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中心、孟加拉科技学院(BIST)、孟加拉服装制造商和出口商协会(BGMEA)和金冠企业国际有限公司就孟加拉“嫘祖工坊”建设项目召开第三次线上工作推进会。重庆市教育交流协会秘书长乐勇,BGMEA对华合作商代表Shofiullah Shofiq先生,金冠企业产教融合项目经理Ashadu Jaman先生,我校副校长宋超,产教融合与对外交流处处长童晓晖、副处长李蓉等出席会议。

与会各方介绍各自的基本情况,表达了合作意愿。宋超副校长指出,学校根据国际交流现状和“双高”建设任务,依托“现代纺织技术”“服装设计与工艺”等优势专业,以产教融合为实施路径,通过与孟加拉国优秀的纺织服装类院校、行业企业合作,在当地建成富有成纺特色的嫘祖工坊,进行国际化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,不仅可以开展师资培训、留学生教育,服务“走出去”企业,同时也输出了成纺“技能+职业”育人模式。成纺本次以“中方学校+孟方学校+‘走出去’企业+行业协会”的方式开展海外“嫘祖工坊”建设,不仅是国际合作模式的创新,更是深化产教融合、灵活整合多方资源的尝试。
会上,各方围绕前两次会议初步沟通的议题,就诸如工坊实施具体路径、时间推进,企业的需求分析等问题进行广泛讨论,确定了具体实施路径,即:联手嫘祖工坊(孟加拉)平台,整合社会层面与教育领域多方资源,一方面以罗兴亚妇女赋能行动项目为契机,打造“一带一路”十周年服装设计产教融合项目,以孟加拉罗兴亚文化为载体,对罗兴亚文化艺术进行元素提炼,参与设计端口,与海外企业、行业协会合作进行订单生产和市场推广;另一方面针对金冠及其他企业的需求,针对性开展企业技术培训,切实为“走出去”企业提供技术服务。
此次线上相聚,充分展示出工坊建设各方对合作的极高热情与极大诚意,在前两次沟通的基础上,进一步解决问题,确定了具体实施路径,讨论了部分实施细节,为后续工坊的建立和培训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相信新的“嫘祖工坊”建设,能更好地输出成纺职教方案,打造四川职教海外品牌,献礼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十周年。